
|
|
如果您能配合醫護人員之指導,控制鹽份及水份之攝取、使兩次透析中間體重增加在5%以內,加上適度的運動、按時服藥,維持血壓穩定,大多可以順利的進行透析,但是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併發症狀,茲將常見症狀及預防方法說明如下,提供參考:
1. 透析不平衡症候群
透析使血液中電解質及尿素等小分子急速清除,而腦細胞中的電解質及尿素清除較慢,引起滲透壓不平衡。因此血液與腦液之間產生濃度差異,導致水份進入腦細胞內,造成腦壓上升而發生症狀。
■ 不平衡症狀:
- 疲倦、全身無力
- 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
- 血壓上升或下降
- 肌肉筋攣
- 意識模糊、煩躁不安
■ 預防方法:
平日限制水份、鹽份,避免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太多,需按時透析,不要隔太多天洗腎。
2. 血壓下降
■ 症狀:
血壓下降是透析中最常見之併發症,透析中(尤其是後段)如有打哈欠、愛睏、眼睛模糊、頭暈、便意、心悸、
脈搏加速、噁心嘔吐、冒冷汗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腹痛、肌肉筋攣、失去知覺等症狀時,可能有血壓下降的情形,
應立即通知護士處理。
■ 發生原因:
- 脫水不當:水份脫除太快,原因是短時間脫水過多或乾體重估計得過低等,導致血液循環量減少,血壓自然下降。
- 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血管收縮不正常。
- 心臟病
- 貧血(血比容過低)
■ 預防方法:
- 兩次透析間體重不要增加太多,體重增加不超過5%。每日攝取水量前一天尿量加 500~800cc水份。
- 透析中控制單位時間脫水量不要太多。若體重增加太多時可延長透析時間或分次脫水。
- 不可過份脫水至理想體重以下。
- 透析前可與醫師討論洗腎當日後暫停服用一次降壓藥物。
- 努力改善貧血,適當補充鐵劑和使用EPO。
- 調整身體狀況。改變姿勢時要緩慢,避免姿勢性低血壓。
- 有血壓下降的症狀時,可將頭部放平、抬高腳部,想吐時將頭側向一邊,避免嘔吐物嗆到氣管。
3. 肌肉抽筋
■ 症狀:
常在透析進行後2~3小時發生,一般最常見於最常發生在腳部肌肉,也有人發生在腹肌或手指,抽筋時肌肉覺得堅
硬、刺痛和劇痛。發生原因有:
- 透析時脫水太快使細胞內外滲透壓不平衡。
- 血中電解質不平衡,透析時血液內的鈣與鈉急遽變化。
- 身體太過勞累疲倦。
■ 預防方法:
- 減少水份攝取,避免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太多。
- 發作時可熱敷、按摩肌肉,壓住膝關節固定肢體,同時
將腳板向內扳直。
- 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重新調整體重。
- 透析中可使用高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或使用抗抽筋葯物(利福全Rirotril)
4. 腹痛
透析中發生腹痛,可能是透析的併發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。在透析中或透析結束後,忽然會發生腹痛,這可能與透析有關。
■ 腹痛發生原因:
- 脫水或低血壓導致消化道血液循環不良。
- 疾病引起:腸阻塞、胰臟炎、盲腸炎。
- 其他原因:生理期、便秘、拉肚子、身體寒冷。
■ 預防方法:
- 避免透析中發生低血壓症狀。
- 避免透析中吃過多的食物。
- 有便秘或腹瀉時告知醫師予以葯物治療。
5. 腹痛
透析中發生腹痛,可能是透析的併發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。在透析中或透析結束後,忽然會發生腹痛,這可能與透析有關。
■ 腹痛發生原因:
- 脫水或低血壓導致消化道血液循環不良。
- 疾病引起:腸阻塞、胰臟炎、盲腸炎。
- 其他原因:生理期、便秘、拉肚子、身體寒冷。
■ 預防方法:
- 避免透析中發生低血壓症狀。
- 避免透析中吃過多的食物。
- 有便秘或腹瀉時告知醫師予以葯物治療。
6. 出血
透析中使用肝素,容易發生自發性出血,如在透析前發現有以下出血情形,請告知護理人員減少透析中肝素用量,如:痔瘡出血、鼻出血、眼底出血、消化道出血、血管通路部位出血、月經出血。
■ 出血原因:
- 高血壓、血小板功能較差、或使用肝素等因素。
■ 預防方法:
- 平日動作宜輕柔,應防碰撞。
- 避免透析中吃過多的食物。
- 透析後針孔處要適當壓迫,確實止血後再包。
7. 血管疼痛
■ 腹痛發生原因:
- 穿刺針固定不良、血管收縮、血管狹窄、血管炎。
■ 預防方法:
- 平時多注意保養?管及清潔皮膚,避免針孔發炎。
- 透析結束後隔日可熱敷一至二次,每次30分鐘。
- 如有針孔發炎,請告知醫師或護理人員處理。
8. 皮膚癢
造成皮膚癢的原因仍不明,現階段只有積極發展使癢症狀緩和及處置的方法。
■ 皮膚癢原因:
- 尿毒素累積、副甲狀腺機能亢進、高鈣血症、高磷血症、其他疾病。
■ 處置方法:
- 服用止癢的藥物
- 降低透析液的溫度
- 以水袋冷敷皮膚
- 毛巾浸熱水,絞乾後擦拭
- 使用橄欖油或潤膚乳液擦拭全身
- 儘量穿棉質衣褲,避免穿尼龍或毛料的衣褲
|
|
|